【中药材】



【十一劃~十五劃】 


乾地黃

1.味甘、性寒、無毒,是滋陰補陽的重

 要藥材。

2.滋養肝腎、養心肺、涼血及疏通血脈。


乾薑

1.味辛、性熱。

2.乾薑具有疏散風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虛寒、溫養經絡的功效。


旋覆花

1.味鹹、性溫。

2.旋覆花能健胃、袪痰,補中、降氣,還可去五臟寒熱,療驚悸。




1.抗菌性強、對膽炎和膽結石的發作有效。

2.對下痢有效。


梔子

1.清熱、瀉火、去黃疸、涼血、鎮靜。

2.治濕熱黃疸、心煩不眠、咳血、衄血、肝炎、口苦口乾。


淡竹葉

1.味甘苦、性寒。

2.具有清熱、除煩躁和利尿的效果。

3.能改善口渴、抗菌和消腫。


淡豆豉

1.味苦,性寒。

2.可消除風寒風熱的煩悶和頭痛、發熱、不出汗等癥狀。


淮七

1.散瘀、止痛、活血通經、補益肝腎。

2.治腰腿疼痛、淋症、經痛、經閉、風濕痺痛、跌打損傷。




1.氣甘、微酸、性平寒而無毒。

2.犁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熱、止咳。


細辛

1.味辛、性溫。

2.細辛有小毒,能散風、袪寒、化痰,可以改善頭痛、腹痛。


荸薺

1..味甘、無毒、性微寒。

2.除胸中悶熱,可益氣、開胃、明耳目。


荷葉

1.味苦、性平、無毒,有消暑及清熱的功效,對胃腸有補益作用。

2.可以消除水腫,產生元氣。

3.止渴、寬心胸。


蛇床子

1.溫腎助陽、燥濕殺蟲、抗滴蟲。

2.治皮膚濕疹、瘙癢症、陰道滴蟲、腎虛陽痿、赤白帶下、不孕、

 疥癬。


連翹

1.味苦,性微寒。

2.有消炎消腫排膿、利尿、殺蟲止痛的功用,且能發散風熱,清

 熱解毒。


陳皮

1.味苦辛,性溫。

2.能強健脾、開胃、助運化,還可調理氣機、止咳化痰、去濕氣。

3.有燥濕(去除水份)、理氣的作用,對於養護肝臟、避免引發水

 腫有良好功效。

4.健胃、袪痰、鎮咳。

5.對食積不消、腹脹等現象有良好改善效果。


魚腥草

1.利尿、解毒、抗菌、排膿。

2.治肺癰、肺炎、腎炎水腫、中耳炎、尿道炎。


鹿茸

1.甘、鹹、溫、純陽,入肝、腎經脈。

2.能生精補髓、養血助陽、強筋健骨。

3.治腰腎虛冷、四肢痠痛、頭暈目暗、陽痿、遺精、子宮虛冷、帶

 下。

4.陽氣虛陰火燥的人,不得驟服大劑量;鹿茸補陽,腎虛有火、痰

 熱、胃火者,皆不宜。


麥冬

1..味甘、性平、無毒。

2.主治口乾舌燥,安五臟、去心熱等現象,也可安定魂魄。


麥芽

1.疏肝、開胃、消食除滿、下氣、退乳。

2.治腳氣病、胃虛弱、食慾不振、乳脹。


麥芽糖(飴糖、膠飴)

1.是由粳米、糯米、大麥或小麥的種子粉末加入麥芽,經過發酵及

 糖化作用製成。

2.有滋養、鎮痛及祛痰的功效。


麥門冬

1.潤燥生津、化痰止咳、利尿、強心、強壯。

2.燥熱咳嗽、清肺、肺痿吐血、肺癰吐膿、便秘。


麻黃

1.味辛、微苦、性溫。

2.有能宣肺、平喘的功用;炙麻黃,還有增強潤肺的效果。


莪朮

1.行氣、破血、消積、散結、止痛。

2.治胸腹脹痛、癥瘕積聚、婦女血瘀經閉、跌打損傷作痛。


款冬花

1.潤肺止咳、消痰下氣。

2.咳嗽氣喘、咳、肺癰、咳吐膿血。


無花果

1.可活化腸胃促進通便。

2.無花果煎汁敷於疼痛部位可止痛。


番瀉葉

1.消積滯、通大便。

2.食物積滯、胸腹脹滿、大便秘結、習慣性便秘。


紫河車(胞衣)

1.補氣、養血、益精。

2.一切虛損、骨蒸潮熱、癆疾勞嗽、陽萎、神經衰弱、不孕。


紫草

1.涼血活血、清熱、利尿、通二便。

2.斑疹痘瘡、熱毒癰腫、大便燥結、肉芽腫、凍傷。


紫菀

1.止咳化痰、抗結核、抗菌。

2.治慢性咳嗽、肺痛、咳吐膿血、血痰、血勞。


紫蘇(蘇葉)

1.味辛、性溫。

2.有解毒散寒、通心利肺及溫氣中和的功效。

3.能促進食慾、健胃整腸,適合用於退熱、發汗、滋補及治傷風。

4.治傷風頭痛、發熱、胸腹脹滿、咳嗽、氣喘、乳癰腫痛。


絲瓜

1.甘、涼,有益肝、胃經脈。

2.絲瓜能清熱涼血、解瘡痘毒、化痰壅、活經絡,治發燒煩渴、腸

 風痔瘡、痰喘咳嗽。

3.對於消浮腫、滑腸利便有效。

4.絲瓜不宜多食,多食致瀉且傷命門,易損害性能力。


萊服子

1.味辛甘、性平。

2.可以去除脹氣、清潔腸胃積食、幫助排便。

3.能降氣、調理氣機和化痰、止咳。


菊花

1.味甘苦、性平、無毒,有助身體血脈運行,滋養肝臟。

2.可強化肝機能、調理肝臟運作、清熱解毒。

3.治眩暈頭痛、明目、去翳膜。


萎蕤

1.又名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脈,輔脾、腎經脈。

2.可袪風清熱、除濕止痛,改善邪熱引起頭痛的情形。

3.萎蕤常用為補養調理之品,對急症效較不顯著。

4.萎蕤對胃氣壅滯不化者,慎食。


菟絲子

1.補腎益精、明目、止瀉、固胎。

2.治腰膝痠痛、遺精、小便頻數、腎虛胎動、眩暈耳鳴、眼花。


訶子

1.斂肺、澀腸、解痙、抗菌。

2.治久瀉、久痢、失音、脫肛痔血、久咳、遺精尿頻。


黃水茄

1.平肝解毒、消炎止痛、利尿。

2.治肝炎、黃疸、肝腫脹、肝硬化。


黃瓜

1.味甘、性涼,有利水、清熱、解毒功能。

2.可治療喉嚨腫痛。


黃芩

1.味苦、性寒。

2.黃芩具有涼心、治肺熱、瀉肺火、還可治療眼精紅腫以及有養陰的

 功用。


黃柏

1.瀉火解毒、瀉腎火、收斂消炎、抗菌。

2.治濕熱黃疸、濕熱下注、足痿軟、足膝腫痛、熱痢、骨蒸潮熱、

 濕疹。


黃耆

1.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胃經脈。

2.能生肌、利水和消腫,可調節汗排泄,治陰虛火熱、瘡傷不癒是托

 瘡聖藥。

3.黃耆為平和強壯藥,能補中益氣、強壯脾胃、還可補虛勞和增強免

 疫力。

4.凡是胸腹氣悶、胃有積滯、肝氣不和多怒、上焦熱甚、下焦極寒,

 不宜以黃耆進補。


黃連

1.味苦、性寒。

2.能瀉火氣、涼血熱、清肝火、改善消化不良、止嘔、治療下痢。


黃精

1.味甘、性平,入肝、脾、胃、心、肺等經脈。

2.能補中益氣、安養五臟、保健脾胃、還能益筋骨。

3.對胃寒腹瀉、痰濕、痞滿、脹氣者,不宜。


萆薢

1.小便頻數、膏淋、濕熱痺痛、淋濁白帶、濕疹。


滑石

1.味甘、性寒。

2.滑石有清熱、利濕,和改善口渴的功用,外用還可以治療皮膚濕氣。


當歸

1.味甘苦辛,性溫,能補血、清血、潤腸胃、通經、光澤皮膚,對婦女

 身體補養有很好效果。

2.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子宮收縮、活血化瘀。

3.當歸內含精油類成份,有抗痙攣、鎮靜的作用。

4.有多醣類成份,能增加免疫力。


葛根

1.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

2.治擴張心冠脈、頭痛項強、煩熱消渴、熱瀉、高血壓、耳聾(內耳

 血管痙攣引起)。


蜂蜜

1.味甘、性平、無毒,是潤臟腑的重要藥材。

2.補中益氣、調和營養、除心煩、養脾氣、清熱、使臉色紅潤。


補骨脂

1.補腎暖脾、固精縮尿、擴張冠狀動脈。

2.治腎虛久瀉、脾虛腹瀉、尿頻、腰痛、早泄、白帶、子宮冷感、冠

 心病。


鉤藤

1.味甘、性寒,入肝、心經脈。

2.鉤藤可以平肝風、除心熱,並能改善因內風所引發的頭暈目眩。

3.鉤藤主要用在清熱祛風,體虛無火者不堪再清瀉,不可亂用。


葶藶子(丁力子)

1.瀉肺、行水、消腫除痰、止咳定喘。

2.肺氣喘滿、痰飲咳嗽、水腫脹滿。


槐花

1.清熱涼血、收斂止血、降血壓。

2.治痔瘡出血、赤白痢疾、高血壓、吐血、衄血。


蒲公英

1.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抗菌。

2.治急性乳房炎、闌尾炎、黃疸型肝炎、痛毒、結膜炎。


蒲黃

1.味甘、性平。

2.能收歛止血、袪除瘀血、除熱、還能幫助血液的運行。


蒼朮

1.味辛、苦,性溫。

2.可去除脾胃濕氣,治腹脹、噁心嘔吐、腹瀉、祛風濕、發汗。


蒼耳子

1.發汗、祛風散濕、鎮痛、消炎。

2.治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風寒頭痛、風濕痺痛、齒痛、瘡疥。


遠志

1.味苦、性溫。

2.有定心氣和止驚悸的效果,可改善健忘、安魂魄、瀉心火。


酸棗仁

1.味酸,性溫。

2.主治心腹寒熱、病邪聚結、安五臟、有寧心神的作用。


酸棗仁

1.味酸、性平、無毒。

2.富含脂肪油及蛋白質,對安定精神、幫助睡眠、鎮靜有顯著功效

  ,可改善四肢酸痛、煩躁無法入眠的現象。


銀杏

1.生吃會中毒。

2.可改善頻尿、吐痰困難。


蒺藜

1.疏肝熄風、行瘀去滯、明目、止癢、降壓。

2.治肝陽上亢之高血壓、頭暈、目赤多淚、結膜炎、皮膚發癢、

發疹。


熟地黃

1.味甘、微苦、性微溫,是補血的重要藥材。

2.能精血、明耳目、補益五臟。


蓮子

1.止渴去熱、安心神。

2.常食用可使人心生歡喜,心煩氣燥,也可養神。

3.味甘、性平、無毒。

4.富含澱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

5.有補中益氣、養精神的功效。


蓮藕

1.味甘溫、性平、無毒。

2.有散瘀袪熱及益胃補新的功效。


蔓荊子

1.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2.治風熱感冒、正、偏頭痛、齒痛、赤眼、昏暗多淚。


蔥白

1.味辛、性溫。

2.有幫助風寒風熱發汗的效果,並有通乳、利水、理血的功用。


豬苓

1.味甘淡,性平。

2.能去水、利濕、幫助泌尿通順、能發汗。

3.豬苓可以治瀉痢。









回上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achanhk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