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金黃茶水中透視潛在的保健原理
 



主持人:廖副主任委員俊臣
報告人:台大醫學院生化所 林仁混教授

從金黃茶水中透視潛在的保健原理


大醫學院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林仁混教授先前曾發表其研究成果,指出從分子生物學觀點的研究發現:茶與茶多酚的保健效果就在於它們可以抑制脂合酶之表
現,
從而可以抑制肥胖與腫瘤的形成。也就是說,茶與茶多酚具有瘦身與防癌的功用。林教授之研究小組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植多酚與茶多酚可抑制蛋白酶體
(Proteasome)之活性,引起癌症細胞之凋亡,並抑制癌細胞之蔓延與轉移。蛋白酶體是一組多元酶之複合物,這對一些司管細胞週期與細胞凋亡之重要
蛋白有調控作用。目前是一個熱門的題材,尤其一些製藥公司,更中注意力在於蛋白酶體抑制劑(Proteasome
nihibiter)之研究,以期研發出抗癌藥物,要發揮蛋白酶體之功能需要泛素(Ubiquitin)
之幫忙,為了維護細胞的正常功能,有賴健全的泛素-蛋白酶體途徑(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來調控許多不同的細胞活性。這個途徑一有所缺陷,就可能引起人類的疾病,如癌症,神經系統或免疫系統的疾病。因此這些科學發現,可加強社
會人士對茶的保健作用的生化機制及原理的瞭解。
國人喜好喝茶已有數千年歷史,但是從科學原理証明茶的保健效果在這個研究中才得到突破性的發現,這
也是國際間首度發表茶與茶多酚有些生化機制效果的研究。2003年之研究論文發表在<藥理基因體學>(Pharmacogenomics
Journal)學術期刊,這個學刊是由國際間最重要的科學雜誌出版社<自然>(Nature Publishing
Group)所出版,也是亞洲地區華人世界第一篇被這份期刊所接受發表的論文。至2004年的最新論文有兩篇發表於美國權威的生物化學
(J.Biol.Chem)雜誌上。
這些論文的主要發現是證明茶與茶多酚可抑制細胞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簡稱為脂合酶,或FAS)。脂合酶的表現增加時,會造成細胞中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酯化膽固醇,及其他脂質之增
加。又茶多酚可抑制癌細胞中蛋白酶體(Proteasome)之活性,提升細胞中之P27,P21及Bax蛋白,並使癌細胞走向凋亡。
而根據相關
研究發現,在多數癌細胞、脂肪組織、和肝臟細胞之增生過程當中,可以發現脂合酶的數量超過正常人的平均約三倍以上。換句話說肥胖組織與腫瘤組織都可見到脂
合酶表現量異常的昇高。因此藉由抑制脂合酶的表現量,與抑制蛋白酶體之活性,茶與茶多酚即可有助於抑制細胞增生、脂質增加,並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等造
成心血管阻塞的物質,從而達到有益於瘦身和防癌的保健效果。
林仁混及其研究團隊已進行十幾年的研究,逐漸發現茶與茶多酚的多元保健作用十分奇妙。這個研究團隊在近幾年中已發表了許多研究成果,包括茶與茶多酚可抑制癌細胞增生作用與發炎反應。
例如在一份之前的研究(1998年發表)中發現,如果讓老鼠連續服用綠茶粉五十三個星期,可以減少體重18%,降低三甘油脂30%,膽固醇30%,以及低密度脂蛋白20%左右,而以上這些物質都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主要因素。茶多酚的效果由此可見。

教授表示其自幼即喜愛喝茶,炎炎夏日從田裡工作回來,喝完茶感到通體舒暢清涼。依據古時典籍記載,茶的藥理作用共有下列幾個重要效用:茶有養身、健美、提
神、健腦、消食,利尿、明目、解毒、鎮痛、固齒、活血、抗輻射、抗癌、抗過敏、降血壓、降血脂等十六項藥用價值。在這些古代用詞裡,有些相當抽象,有些概
括很廣,缺乏科學証據。
而林教授根據其多年來的現代生物醫學的先進研究成果,則可以具體闡述茶的各種保健作用原理,如果使用當代的科學術語,茶的
保健機制為:抗氧化作用、抗老化作用、抗致突變作用、抗致癌作用、癌症預防作用、抗發炎性作用、抗過敏性作用、降血脂作用、抗肥胖作用、降血壓作用、安神
鎮靜作用及清新通靈作用十二項作用。在這十二項當中,前十項都有現代科學研究結果的支持;後兩項則尚未有實驗數據之應證。但個人認為後兩項對社會各階層次
影響將很巨大,尤其是許多茶文化與茶藝之精髓所在,科學家更應加倍努力去研究它們。
中國自古流傳下來的奉茶美德,發揮家庭的慈悲與對社會人群的關
懷,將古哲先賢的仁民愛物之精神表現出來。那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蘊育了謙恭禮讓的社會倫理。為人類締造了和平安祥的生活。茶的安神鎮靜與清新通靈作用,
對能經常喝茶的人應可感受得到,前者是茶人對週遭環境的自在舒暢、處變不驚,後者是茶人對自我情緒之激悟解放,思路清澈。許多茶人會體會到這種脫俗的境
界,但要進一步以科學方法來研究造成這些境界的機制,將是未來幾年的一大挑戰。
茶的安神鎮靜與清新通靈作用,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倫理文明提供了很大的貢獻,這是一個大題目以後有機會在加討論。

外,林教授表示,大多數各類茶葉中均含有茶多酚,事實上,茶多酚是茶葉的主要成份,含量可高達茶葉乾重的百分之三十。但是各類茶葉中的茶多酚構造也不盡相
同,其詳細的差異與功效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林教授提供的一般建議是,喝茶時不應加糖,每日若能喝茶十至十五克,或10杯以上,應具有較明顯的保健功能。

仁混教授投入致癌因素的生化研究已有近四十年歷史,是國際知名的癌症預防因素研究專家。他在1975年曾鑑定黃麴毒素是一種致癌物質,至今仍經常被引用。
ISI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科學資訊組織曾選出全世界論文在過去二十年中(1981~2000)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台灣地區選出的四十篇中,林教授就有三篇入選(李遠哲院長則有一
篇合著的論文上榜),是入選論文最多的學者。而從2000
年到2002年之間,林教授的論文在SCI的引用記錄中高達1000次以上。引用次數表示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林教授獲獎無數,他曾連獲國科會
五次研究傑出獎(1985-1990),教育部傑出學術獎(1986)、中山學術獎(1982)、中華癌症醫學會傑出研究獎(1997)、傑出人才發展基
金會傑出人才講座(1995-2000)、台大金玉講座(2001)、近六年來曾六次獲邀至美國化學會年會上作專題報告(1997-2003)、國際上各
知名大學專題演講多次。在癌症防治以及茶的保健效果生化研究上貢獻卓越。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head_print.asp?add_year=2004&tid=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achanhk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