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晚見到 e21 巴士應要上的, 但若未能找到銀包, 車開出後才找到 (個背包內有太多東西塞著了), 排著隊繼續等巴士, 看著學日語書, 突甚麼事, 排後及前的人都立即有反應, 我們都立即走開, 我是被一盤水倒正著的, 心想是倒我, 但有些部份是濕了, 有的人講粗口罵向上, 不到數分鐘後有一對母女出來, 我們估是她們; 濕了十零秒後, 數嗅到臭味, 應伴有皂液水, 等到再有 E21號巴士, 只有我上了, 被淋到的地方很癢, 背包也有濕透的地方, 回家立即開熱水爐, 可是等不著, 立即沖涼, 之後背包也洗, 真慘, 皮都洗得乾乾淨淨, 疑是香港腳水倒下來, 被香港腳癬水滲入皮膚....
背包被沖出的水含有很多泡泡, 真的是皂液水之類了. 弄到一地都濕, 之後自己跣在地上, 真倒楣~
至倒楣今早有在被淋到的地方那種癢, .... 以後都是小心
-----------
http://harmonica.cc.ccu.edu.tw/features/gossip/stop_listening.html
吹口琴, 別只聽口琴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偶然在某個口琴討論群組看到一句 "STOP listening to harmonica players. Most of them are not very good musicians", 讓我有點哭笑不得, 但是仔細想想, 不但不只有些道理, 簡直是直接戳中了很多口琴玩家的盲點!
一般來講, 因為興趣而玩樂器的人, 絕大多數都是先從自己的樂器聽起. 不管是找專輯, 聽演奏會, 或聆聽時注意力的傾向, 都是以自己樂器為重心居多. 在我剛學口琴的前五六年, 我也曾經擁有幾十張 CD, 其中七八成都是口琴的, 口琴專輯中, 又以純口琴的重奏(當時的興趣)居多.
後來開始學起吉他, 我 CD 架上的吉他專輯漸漸變多了, 有趣的是, 我也發現一些彈吉他的朋友們, 眼裡只看到單吉他獨奏, 對於其他的表演型態都沒什麼興趣. 當時覺得那些朋友的眼界窄了點, 可他們不就跟我以前是一樣的嗎?
隨著程度逐漸提高, 眼界逐漸開闊, 我們重視的東西, 往往會從 "樂器" 轉移到 "音樂" 上, 即使是重視樂器技巧的, 也會從技術面漸漸轉移到應用面. 到那個時候, 我們聽的音樂, 就不應該還侷限在同一種樂器上.
多聽音樂是好的, 但是聽與模仿的對象, 可以決定我們的視野. 跟許多主流樂器比起來, 口琴還是個很少人認真吹奏的樂器. 講起優秀的鋼琴演奏者, 我們可能隨便就可以叫出十幾個名字; 小提琴? 吉他? 長笛? Sax? 這些樂器被認真的演奏者使用的歷史, 都比口琴長得多. 優秀的樂手也自然比口琴多上許多.
所以, 如果我們吹口琴的, 只聽口琴演奏的音樂, 那就太糟糕了, 因為優秀的口琴演奏者, 比起許多其他樂器, 不管在質在量, 實在是差太多了. 放著數不盡的一流樂手不去聽, 成天聽些二流的口琴手(或許還有三兩個一流的?), 想進步到怎樣的程度呢?
雖然我網站上放了一些自己吹的錄音, 但是我常建議一些吹口琴的網友, 我的錄音聽個一兩次就很多了, 不要聽太多次, 因為實在沒什麼了不起的內涵. 要聽, 就多聽些優秀的樂手(即使是吹口琴的, 比我優秀很多的也大有人在), 多聽聽其他樂器的優秀樂手, 才不會一直侷限著自己的視野.
Nidalap :D~
2005年, 三月春
背包被沖出的水含有很多泡泡, 真的是皂液水之類了. 弄到一地都濕, 之後自己跣在地上, 真倒楣~
至倒楣今早有在被淋到的地方那種癢, .... 以後都是小心
-----------
http://harmonica.cc.ccu.edu.tw/features/gossip/stop_listening.html
吹口琴, 別只聽口琴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偶然在某個口琴討論群組看到一句 "STOP listening to harmonica players. Most of them are not very good musicians", 讓我有點哭笑不得, 但是仔細想想, 不但不只有些道理, 簡直是直接戳中了很多口琴玩家的盲點!
一般來講, 因為興趣而玩樂器的人, 絕大多數都是先從自己的樂器聽起. 不管是找專輯, 聽演奏會, 或聆聽時注意力的傾向, 都是以自己樂器為重心居多. 在我剛學口琴的前五六年, 我也曾經擁有幾十張 CD, 其中七八成都是口琴的, 口琴專輯中, 又以純口琴的重奏(當時的興趣)居多.
後來開始學起吉他, 我 CD 架上的吉他專輯漸漸變多了, 有趣的是, 我也發現一些彈吉他的朋友們, 眼裡只看到單吉他獨奏, 對於其他的表演型態都沒什麼興趣. 當時覺得那些朋友的眼界窄了點, 可他們不就跟我以前是一樣的嗎?
隨著程度逐漸提高, 眼界逐漸開闊, 我們重視的東西, 往往會從 "樂器" 轉移到 "音樂" 上, 即使是重視樂器技巧的, 也會從技術面漸漸轉移到應用面. 到那個時候, 我們聽的音樂, 就不應該還侷限在同一種樂器上.
多聽音樂是好的, 但是聽與模仿的對象, 可以決定我們的視野. 跟許多主流樂器比起來, 口琴還是個很少人認真吹奏的樂器. 講起優秀的鋼琴演奏者, 我們可能隨便就可以叫出十幾個名字; 小提琴? 吉他? 長笛? Sax? 這些樂器被認真的演奏者使用的歷史, 都比口琴長得多. 優秀的樂手也自然比口琴多上許多.
所以, 如果我們吹口琴的, 只聽口琴演奏的音樂, 那就太糟糕了, 因為優秀的口琴演奏者, 比起許多其他樂器, 不管在質在量, 實在是差太多了. 放著數不盡的一流樂手不去聽, 成天聽些二流的口琴手(或許還有三兩個一流的?), 想進步到怎樣的程度呢?
雖然我網站上放了一些自己吹的錄音, 但是我常建議一些吹口琴的網友, 我的錄音聽個一兩次就很多了, 不要聽太多次, 因為實在沒什麼了不起的內涵. 要聽, 就多聽些優秀的樂手(即使是吹口琴的, 比我優秀很多的也大有人在), 多聽聽其他樂器的優秀樂手, 才不會一直侷限著自己的視野.
Nidalap :D~
2005年, 三月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