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發燒、惡寒等四季感冒藥,中醫稱為「解表劑」,適用於患感冒、病邪



    尚在肌膚體表者。這類中藥材氣味輕清,大多為植物的花、葉、莖、枝等,如麻



    黃、桂枝、紫蘇、細辛、生薑、蔥白、香薷、荊芥、防風、藿香、佩蘭、薄荷、



    青蒿、菊花、銀花、桑葉等。



 



        依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此類中藥材的有效成份都是揮發性物質,可隨水蒸氣



    蒸發,其發揮的程度與煎煮的時間成正比,也就是煎的時間越長,揮發性的有效



    成份損失就越多。



 



        中國大陸有關單位以「桂枝生薑湯」做實驗,把該方劑加熱煎煮 15 分鐘,



    其有效成份揮發油機乎損失 50% ;若繼續加熱煎煮 30 分鐘,揮發油物質蒸發機



    乎達到 100%



 



        所以,治療四季感冒的解表方劑煎煮時間不宜太長,正確的方法乃選用「武



    火」急煎,一般頭煎沸後再煮 10 分鐘左右,二煎沸後再煎五分鐘左右為宜,這



    樣才能保存更多珍貴的辛香發散藥性,使療效充份發揮。



 



第一部



◎一、什麼叫做中藥?有多少種?



        「中藥」是指收載於中國歷代本草典籍,用以養生及防治疾病的一部份天然

    藥物及其炮製加工品。

        「中藥」過去又稱為「官藥」。自清末西藥輸入中國以來,為了表示區別,

    人們則將中國傳統的醫生與藥物稱之為「中醫」與「中藥」。

        中藥從東漢末期成書的「神農本草經」所記載的 365 種開始,直到明代醫家

    李時珍所輯著的「神農本草經」已增至 1892 種。而清乾隆三十年,浙江醫學家趙

    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則擴增至 2608 種。

        現今載藥最多的是中國大陸於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中藥大辭典」,總共計收錄

     5767 種中藥。





◎二、常用的中藥分為那幾大類?有何特點?



        台灣目前所使用的中藥材(又稱飲片,即已炮製過的藥材),除了小部份本地

    生產之外,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也有一些源自國外,如:西洋參、高麗參、蘇

    合香等。

        中藥材大體上可分為植物類、動物類、礦石類等,各類特點簡述如下:



         植物類



        本類中藥材所占比例最高,臨床應用最廣,一般是取藥用植物的全草、葉枝

    、花朵、果實、種子、根莖、樹皮等。這類藥物品種極多,例如:黃耆、石斛、

    麥門冬、杏仁、陳皮、蓮子、柴胡、當歸等,用途相當廣泛,是中醫藥方煎劑的

    主要藥。



         動物類



        動物類在中藥材所占比例不大,但作用突出。通常取自動物的臟器,如:生

    殖器、分泌腺、胎盤或膽汁、膠質、甲殼等;有些是動物體內的病理物質,如:

    牛黃、馬寶等;此外,還有許多昆蟲類藥物,如:全蠍、蜈蚣、土元等。

        動物類藥材多數藥性作用較為強烈,若用之得當,每奏奇功。



         礦石類



        礦石類的敝例也不高。一般皆取自天然礦石,亦有部份為加工後的礦物晶體

    、無機鹽類或其它金屬化合物。有的可以入煎劑,如:陽起石、代赭石等;有的

    加熱後會分解出有毒物質,如朱砂加火鍛燒之後會析出水銀;有的含有較劇烈的

    毒性,只宜外用,如:輕粉、水銀、密陀僧等。

        方劑處方如果含有礦物類,一定要嚴格遵守醫生囑咐,打碎、用布包裹、先

    煎或久煎,以煎出有效成份。





三、中藥與青草藥如何分別?



        「青草藥」實際上也是中藥的一部份。習慣上是指廣泛流傳於民間,在中醫

    醫(診所)應用尚不太普遍,而且加工炮製仍欠缺規範的天然植物花草。

        台灣各地青草店所販售的常見青草藥有:蘆薈、八角蓮、仙人掌、含羞草、

    木芙蓉、虎耳草等。



◎四、何謂中藥煎劑?



        中藥「煎劑」又稱為「湯劑」,是指將切細、打碎得單味藥,或按照醫師處

    方配伍的多種生藥材,加水、放入煎藥鍋內煎煮一段時間後,去渣,取濃縮藥汁

    所製成液體藥劑,乃目前中醫臨床上廣泛採用的一種劑型。



        「湯劑」主要用水作溶劑,但有時也可能跟據藥性和治療上的需要,而添加

    酒、醋、蜜等同煎,其目的主要是促使藥物中的有效成份溶出。



        「湯劑」作為中醫治病的一種劑型已有悠久歷史,特點如下:

    一、[拯]帖方劑有效成份經過高溫殺菌溶於水後,服用時人體更容易吸收,可迅

        速發揮藥效。

    二、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病情變化,而靈活增減藥味及藥量。

    三、適用突發而且病因不明的新病,或病情較危急的病症。



        「煎劑」最大的缺點是抓藥煎煮費時,其次為藥液不易保存,必須當天分次

    服完。



五、「科學中藥」有什麼特點及療效?



        現今各中藥廠製售的粉(粒)、丸劑,皆冠稱為「科學中藥」,也就是「中

    成藥」。其製藥過成乃改良自傳統煎煮法,以便於大量生產,降低成本。



        目前行政院衛生署只准各藥廠按照古籍方劑、經典(如:傷寒論、金匱要略

    、溫病條辨、醫宗金鑒、太平惠民和局方、萬病回春、外科正宗等)所記載的方

    劑加以組成、製成中成藥(粉、粒、丸劑)。依照廠商所標示,其生藥與濃縮後

    的「浸膏」藥液比例約為五倍,再以百分之三十三左右的澱粉與浸膏混合乾燥而

    成。



        中成藥的優點----品質穩定,安全衛生,日常三餐服用簡便,適合於病症單

    純及需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使用,也方便於小孩服用。



        中成藥最大的缺點是,產品必須嚴格遵照古方所載藥物組成,不得隨意加減

    ,因而不能像「煎湯劑」那樣可靈活視病情演變而酌量增減藥物,以提高療效。

    不過現在有一些高明的中醫師,通常會再添購多種單味方成品,依病情加減混合

    給病患服用。





◎六、為什麼中藥煎煮前要以水浸?



        目前中藥店或是中醫院(診所)出售的中藥飲片,大都是已經過加工炮製、

    脫水乾燥後的生藥成品。這些乾燥藥材若不先用清水浸炮而直接以急火煎煮,會

    使藥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質凝固,澱粉糊漿化,甚至阻塞藥材的毛細管孔隙,造成

    中藥材裏有效成份不易溶出。



        因此,一些植物類中藥材,在煎煮之前應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使藥材因吸

    足水份而軟化,細胞膨脹,有效成份逐漸溶解進入水中。這樣再進行煎煮,隨著

    水溫漸次升高,細胞進一步膨脹、破裂,藥材的有效成份就能更快、更完全的溶

    解在藥液當中,增進湯劑的療效。



        中國大陸有關單位也有實驗證明,治療黃疸性肝炎的方劑「茵陳蒿湯」,浸

    泡六十分鐘後再煎煮比不浸泡而直接煎煮,其成份總煎出率要高 7.24 % 。



        一般中藥飲片以清水(忌用沸開水)浸泡六十分鐘為宜,夏天氣溫較高可酌

    減,東天氣溫較低可稍增。遇有特殊治療方法的方劑,可依醫師指示適當延長,

    但要注意避免因浸泡時間過久而發腐、變質。



        另外,有些需要特殊處理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麝香、冰片等

    ,則不必浸泡,按其特殊方法煎煮。





◎七、不宜用沸水煎煮中藥嗎?



        煎煮中藥要添加水,有人喜歡加沸開水,任為沸開水煎藥,煎得快、煮得透

    、縮短煎藥時間,而且有消毒作用。



        其實用沸開水煎中藥是很不科學的。當熱水沖入[拯]帖乾燥生藥材時,生藥

    的外層組織因驟然受高溫衝擊,會立刻凝固、緊縮,尤其是蛋白質將在藥物細包

    壁上形成一層不可逆轉的「變性層」,阻礙了水份的滲入,藥物組織內部被溶解

    的成份也難以滲出,大大影響藥方的有效成份的溶出率。



        因此,以沸開水煎煮中藥,不但不會縮短時間,且煎不透藥物有效成份,反

    而降低疾病療效。再者,煎藥過程本來就[俱]有消毒滅菌的功能,所以不必刻意

    先用沸開水消毒,也能吃得安心。





◎八、煎中藥應選用那種器[俱]?



        時下家庭廚房的調理鍋[俱]已多樣化,但不是每種都適用煎煮中藥,那麼該

    選用哪些材質的器皿為宜呢〉歷代醫家都強調應選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鍋」或「

    瓦罐」。



        據臨床[言]究指出,陶瓷材質器皿[俱]有傳熱和緩均勻、且耐高熱的優點,

    藥物在器皿內可以充份受熱而溶出有效成份,同時有保暖的特性。最主要因素,

    砂鍋或瓦罐皆由 石圭 酸鹽材料燒製而成,不含有可溶性的雜質(尤其是一些如

    :鐵、鈣、鎂、銅等金屬離子較少,化學物質穩定性高),在中藥湯劑高溫煎煮

    過程的複雜化學反應中,不會影響藥劑某些成份的合成與分解,確保藥劑煎出質

    量穩定,藥效更容易發揮。



        但砂鍋、瓦罐卻有不耐碰撞、易碎和煎焦、破裂漏水等缺點。



        如果家裏沒有砂鍋等陶器,可以選用白色的塘瓷器皿或不銹鋼鍋等器[俱]來

    煎煮中藥,雖然這些鍋[俱]有傳熱快、保溫差的特點,但其金屬物質遇高溫時還

    算穩定,不會發生不良的化學反應。





◎九、為什麼不能用鐵鍋、銅鍋煎藥?



        煎煮中藥湯劑時,煎藥器皿的選擇一向很講究。古代人根據臨床經驗,統一

    規範為:「凡煎藥最忌銅鐵器,宜用銀器、瓦罐。」現代知識也印證了上述理論

    是正確的。



        我們都知道,鐵、銅器的金屬化學物質比較不穩定(註),在高溫煎煮過程

    中,一些如銅離子、鐵離子等可能活躍出現,而連環的促進很多複雜的化學反應

    。例如使用鐵鍋煎中藥,很容易與大黃、何首烏、地榆、五倍子、白芍等藥材所

    含的鞣質、甘類等成份起化學反應,孿生一種不溶於水的「鞣酸鐵」及其他有害

    成份,使中藥湯劑變黑變綠,藥味又澀又腥。輕則改變藥液性味,降低療效;重

    則使服用者發生反胃、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至於選用銅鍋煎藥同樣不行。因為微量的銅離子易與中藥的一些成份混合而

    發生化學變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銅綠」。



        銀器鍋金屬性質穩定,但價格昂貴,一般家庭較少購置。



        總之,煎藥器皿還是以砂鍋、瓦罐,或者無色素的塘瓷鍋及不鏽鋼鍋為恰當。



    註:這裡所說的「比較不穩定」,弟在想應該是以和一般家庭常用的用[俱]做比

        較,不然,就弟所學,鐵的活性的確是蠻大的,可是銅就不是那麼大了。





◎十、以自動煎藥鍋煎中藥特別好嗎?



        台灣地區各中藥店兼銷售自動煎藥鍋,以方便客戶煎藥。現今各廠商所推出

    的煎藥鍋,分瓷鍋、不鏽鋼鍋等兩種材質,容量以 1500 ml 與 2000 ml 為主要

    規格,[俱]備自動煎藥鍋及保溫功能。



        煎中藥最怕一時疏忽,而把[拯]鍋藥液煎乾、燒焦了。自動煎藥鍋正好可以

    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因為它[俱]有自動切換電源的功能,在每帖藥煎至僅剩一碗

    水( 約 150 ml)的時候,會自動切斷電源,維持保溫狀態,避免因持續高溫而

    將藥液將燒糊了。



        目前市售的自動煎藥雖然暢銷,但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鍋[俱]。這是由於

    它無[俱]備傳統鍋[俱]的輕巧及較大容積,也沒有瓦斯爐的「武火」效能,所以

    煎藥的時間較長,比較適合煎煮費時較久的補益類方劑,而不適合煎需時較短,

    含揮發油的解表方劑。這從下列「煎藥時間參考表」獲得證實:



  ┌──────┬────┬────┬────┬────┬────┬────┐

  │用水量(碗)│ 三碗水 │ 四碗水 │ 五碗水 │ 六碗水 │ 七碗水 │ 八碗水 │

  ├──────┼────┼────┼────┼────┼────┼────┤

  │  煎藥時間  │ 40 分鐘│ 50 分鐘│ 65 分  │ 80 分鐘│100分鐘
│120分鐘 │

  └──────┴────┴────┴────┴────┴────┴────┘



        筆者(註:≠
keyin 者)並不反對使用自動煎藥鍋煎中藥,但是特別建議如

    果煎一些治療四季感冒的解表方劑,及花葉較多或劑量較大的方藥時,還是用傳

    統鍋[俱]來得恰當。



        採用自動煎藥鍋煎藥,仍然必須遵循各種煎藥規則,按部就班的一一操作,

    方能煎出高成份的湯劑。千萬不能沿習錯誤觀念,把整帖藥不分下藥先後順序地

    就往鍋裏放;更不能把電源插座一插,就高枕無憂的離開藥鍋,這樣不但煎不出

    好湯劑,還會影響療效,延誤病勢。





◎十一、用哪一種水煎中藥才合適?



        煎中藥的用水,古代醫家十分重視,歷代有關方劑的叢書中,記載了多種煎

    藥用水。明代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一書所載的水的品種就有四十二種之多,

    主要有井水、泉水、露水、雨水、河水等。



        目前一般認為煎藥用水以潔淨為原則,如新鮮的自來水,或清潔無雜質的山

    泉水,另外蒸餾水也是可以。



        至於遭受工業廢水嚴重污染的河水、井水,及礦物質含量頗高的地下水,或

    者反覆煎煮、放置熱水瓶較長時間的水等。皆不適合用來煎煮中藥。





◎十二、煎藥時添加多少水為宜?



        明代李時珍說:「劑多水少,則藥味不出,劑少水多,又煎耗藥力。」由上

    述可知,煎中藥添加水量的適當與否,直接關係到疾病治療效果。加水過少,藥

    物的有效成份不易溶出;添水太多,則煎煮時間勢必延長,並且可能破壞一些藥

    液成份。



        一般而言,頭煎
---- 把[拯]帖中藥材放入鍋內,適當加壓後,加水,水量

    以沒過藥面二橫指或手掌(約三公分)為宜。實際操作應用時,仍要從藥材的質

    地、劑量、效用等,及服用者的病情、年齡、體質等因素酌情增減。



        對於一些吸水性弱的礦物、貝殼類藥材,及芳香解表劑(桂枝湯、銀翹散)

    、攻下藥劑(大承氣湯)等,不宜多加,以淹沒藥材為度。吸水性較佳的藥材(

    茯苓、山藥)及植物花、葉類(旋覆花、桑葉、枇杷葉)等,應適量多加些水。

    質地堅硬粘稠,需要久煎的藥材(龜板、黃耆),及滋補調理藥劑(六味地黃湯

    )等,因煎藥時間延長,所以必須多添加水量。



        第二煎因可免去頭煎藥材吸水量的部份用水,因此,二煎水的添加量通常只

    要浸沒藥材飲片即可。



◎十三、如何正確掌握煎藥火侯?



        「火侯」即指煎中藥火力的大小與火勢的急慢。由於火是中藥湯劑加工製作

    的唯一加熱反應條件,因此必須正確掌握。



        中醫將煎藥的火侯,分為「武火」與「文火」兩種。火侯的控制,主要取決

    於不同藥物的性味與質地。通常與「先武後文」為原則,即水沸前先採用武火,

    使藥湯很快沸騰,然後改採文火,保持湯劑微沸狀態,減少水份蒸發,以免太快

    熬乾或藥液溢出鍋外,並有益於有效成份的煎出。



        一般家庭煎藥要選用「文武結合」的方式,即先用武火急煎,帶藥液沸騰後

    ,即改文火緩煎。在煎藥過程中,人不可離開,應隨時監控火侯,並用筷子將藥

    液攪拌一、二次,使之能均勻地煎出有效成份,充份掌控湯藥的劑量,再及時把

    藥液倒出。





◎十四、什麼叫做「文火」?哪些藥物需要文火煎煮?



        「文火」是煎藥火侯的一種,俗稱小火或慢火,因其火力較弱,[俱]有能使

    煎鍋內外溫度上升緩慢,及防止藥氣快速蒸發的優點。



        煎藥除了「先武後文」的煎煮法需要用到文火煎煮外,常用的補益藥材(如

    :黨參、黃耆、茯苓、山藥、扁豆、大棗、五味子、補骨脂、巴戟天、杜仲、仙

    茅、山茱萸、生地、熟地、蓮子等),質地較硬的中藥飲片(如:川貝母、鬱金

    、莪朮、川楝子、附子等),礦石、貝殼類的藥物(如:石膏、陽起石、珍珠母

    、牡蠣等),也皆需以文火慢煎,才能發揮藥效。



        中醫素有「久煎取其熟而停留」的理論。現代臨床實驗證明,文火久煎能提

    高有效成份的煎出率。所以一般治療虛損疾病的滋補藥劑及治療慢性病的調理藥

    皆宜選用文火緩煎。



◎十五、什麼是「武火」?哪些藥物需用武火?



        「武火」是另一種煎藥火侯,俗稱大火或急火,由於它的火力較猛,能使煎

    鍋內外溫度急速上升,縮短煎藥時間,但也因而有容易讓藥溢出煎鍋的缺點。



        通常,煎藥除了「先武後文」煎煮法中,需要先用武火煮沸外,治療傷風感

    冒常採用的發散解表藥材(如麻黃、桂枝、銀花、連翹、薄荷等),通便攻下的

    瀉藥(如大黃、檳榔等),及其他各種[俱]有芳香氣味、且含有揮發性物質的藥

    材,都需要用武火急煎取其藥氣。



        中醫素有「急煎取其生而疏蕩」之說,依現臨床藥理[言]究也證實上述理論

    的正確行,即中藥如果煎煮時間太長,或內含揮發性成份隨水蒸氣擴散太過,不

    僅會破壞一些有效成份,也會降低應有的療效。





◎十六、何以某些藥在煎煮時要「後下」?



        所謂「後下」就是在其他藥物即將煎煮好、取汁之前的三至五分鐘左右,把

    要後下的生藥材一次入鍋攪拌,熬取有效成份。其必須後下原因有二:



    (一)防止揮發性成份蒸發過多



        一般含有芳香性及揮發油的藥材,如:桂枝、薄荷、佩蘭、白蔻仁、砂仁、

    肉桂、沉香等,皆屬輕清發散藥,有效成份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

    的時間太長,藥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其消炎

    、止痛功能。



    (二)防杜有效成份在煎煮過程中被破壞



        有些中藥材的有效成份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大黃、番瀉葉、青蒿

    、徐長卿等,這類藥如果久煎,其化學成份可能發生變化。譬如大黃煎久了,所

    含的「茵 酉昆 甘戈 類」化合物就會被破壞,而降低了瀉下的功效; 而鉤藤如

    果煎煮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鐘,其降血壓的作用明[險]降低。





◎十七、為什麼有的藥要先煎?



        「先煎」,顧名思義指這類藥材要比其它藥物多煮一些時間,然後才放入其

    他藥材同煎取汁。先煎的目的有二:



    (一)消除或降低藥材的毒性



        一般含有毒性的藥材,如:川烏、草烏、生南星、蛇六谷、生半夏等,必須

    久煎才能降低、緩解藥物所含的毒性,並且有利於有效成份的煎出。據藥學[言]

    究證實,川烏、附子等,不僅含有強心作用的非生物鹼,也含對人體有毒的「烏

    頭鹼」,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其強心作用增加,而毒性則大大降低。



    (二)有利於有效成份的溶出



        有些礦石、貝殼類材料,如:石決明、牡蠣、玳瑁、鱉甲、龜板、珍珠母、

    水牛角等,由於質地堅硬,又含有鈣鹽、膠質、蛋白質、氨基酸等有機物,而且

    這些重要成份皆分佈在藥材組織的間隙,必須久煎熬取有效成份,否則應有的療

    效將會降低。



        還有如石膏、紫石英、白石英、花蕊石、寒水石、自然銅等,如採先煎,可

    使成份溶解加強,充份達到飽和量。另外屬蘭科植物的石斛(楓斗)之所以要先

    煎,除了增加其有效成份「石斛鹼」的溶出外,還可提高其「生物活性」。



        上述規定要先煎的藥材最少必須先煎三十分鐘(如條件允許,可延長至兩個

    小時),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





◎十八、什麼是「包煎」?



        「包煎」,即是用紗布或薄白布袋將藥物包裹後,再與其它藥材一起放入藥

    鍋煎煮的特殊方法,[俱]有三個特點:



    (一)有益於體細質輕的藥材充份煎煮。



        有些體積小、質量又輕的藥材,如菟絲子、車前子、葶藶子、海金沙、蒲黃

    、百草霜等,因顆粒細小、浮力大,若不用包煎,將難以沉入鍋底、充份煎熬,

    而懸浮於湯液表面,煮沸時會溢過煎鍋,煎煮完畢後,也難以過濾藥汁。如果採

    用包煎法,就不會出現上述的問題。



    (二)預防動植物絨毛混入藥液,引發副作用。



        又些動植物藥材因含有特殊的絨毛或其他雜物,如不經包煎手續,服用時會

    刺激咽喉及消化管道,引起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如旋覆花、枇杷葉、毛燕、鸕

    鶿涎等。其中旋覆花為頭狀花序,含有許多白色冠毛;枇杷葉背後有棕色細毛等

    ,這些物質在煎煮過程中,很容易脫落而混入湯液裏,造成諸多不良反應;另外

    鸕鶿涎帶有很多未消化的魚骨刺、鱗片等,這些難以消化的雜碎物質如不經包煎

    而直接混入藥液中,服用時必會刺傷食道及胃腸道。



    (三)防止藥汁糊漿化或混濁不清。



        有些藥材含粘液質、膠質,如白粳米、葶藶子、車前子等,若不包煎而直接

    混入湯劑煎煮,不僅容易造成藥汁糊漿化,也為焦黏鍋底,影響煎畢取汁的工作

    。此外,如夜明砂、晚蠶砂、赤石脂、白石脂、淡秋石、飛滑石、灶心土及六一

    散、雞蘇散、碧玉散等中藥材(散)或許會含有泥砂等其他異物、雜碎,如不經

    包煎手續,往往遇水則糊,使藥液混濁,影響湯劑質量。



        「包煎」藥材時,通常不宜捆紮太過緊密,亦要用較大布袋裝藥材,並務求

    寬鬆,否則藥材遇水膨脹,緊撮成一堆,藥汁就難以煎出來,影響療效。





◎十九、為什麼有些中藥只宜「沖服」,不宜入煎?



        不宜入煎,只需用溫開水沖服即可達到療效的藥材可分為三類:



    (一)貴重藥材,研粉吞服



        一般較為貴重,而且用量不多,不必經由煎煮,可以直街研粉,以溫開水送

    服。如人參粉、鈴羊角粉、珍珠粉、鹿茸粉、西洋參粉、三七粉、牛黃粉、貝母

    粉等。



    (二)遇水即溶,或本身為流質液體



        因為這類藥物都是流質液體,不必煎熬,如竹瀝、鮮藕汁、米酒、生薑汁、

    生梨汁等,及其他新鮮果實、根莖、青草類藥材的天然搾汁,都只好用煎好的藥

    汁沖入混合服用即可。另外如芒硝,因其遇水即溶,也可選用上述方法沖服。



    (三)高溫煎煮也不會增加溶解度



        「琥珀」主要成份為樹脂、揮發油等,水溶性極低,如果採用沖服法,能使

    其藥效在體內充份發揮。其他如麝香、藏紅花、冰片、樟腦、蘇合香、安息香等

    芳香藥品,因其質地輕、價格又昂貴,而且含有易蒸發的揮發油,臨床上大都把

    它入丸(散)劑,而不入煎劑。





◎二十、一帖中藥煎幾此最恰當?



        一般中藥湯劑每帖最少得煎二此為正確。由於中藥材皆含有複雜的有效成份

    ,這些成份在高溫水溶液中,有的很容易釋出,如 甘戈 類、多醣類、揮發油等

    ,通常在頭煎時就能溶出;但也有一些成份較難釋出,如 甘戈 元、脂肪油、膠

    質、脂質等,一般要在二煎時方能溶出。因此為了提高療效,每帖中藥最少應分

    兩次煎煮後,再將藥液混勻分服。但是病急者不在此列。



        有人因中藥每帖都藥煎兩次而嫌麻煩,企圖用一次久煎的方法來替代,這是

    很不科學的。中藥湯劑煎煮大致可分為濕潤、滲透、溶解、擴散、置換等過程,

    藥材組織內的有效成份是逐漸向湯液裏「瀰散」,因此藥液才會越煎越濃,直到

    飲片本身與藥液中有效成份濃度平衡了,就會停止滲出、溶解。這時必須濾出藥

    汁,重新加水,造成新的不平衡狀態,才有利於中藥材內有效成份繼續釋放溶解

    。



        所以說,用一次延長的煎煮方式是替代不了分二次的煎煮法。而據臨床實驗

    考證,一般方劑即使分二次煎煮,也只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成份被煎出,還餘有

    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殘留在藥渣當中。



        許多高貴的滋補藥材,如鹿角、鱉甲、龜板、黃耆、石斛、當歸等,厚實堅

    硬,滋膩難化,又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可以考濾煎三次,盡兩將藥物中的有效成

    份煎出,才不致浪費。





◎二十一、中藥應該煎煮多久?



        中藥的煎煮時間應根據藥材的性質,和所主治病證的[俱]體情況而定。一般

    來說,解表藥、攻下藥、芳香藥等煎煮時間宜短;補益藥、礦石藥、貝殼類及有

    毒之藥品等,煎煮時間宜長。提供下面三種情況的煎藥時間做為參考:



    (一)一般治療藥



        凡治療各種疾病、煎煮時間無特殊要求的藥劑,頭煎從沸騰後再煎煮三十分

    鐘,二煎沸後再煎二十分鐘。



    (二)發汗解表藥



        治療四季外感風寒、風熱等藥劑的煎藥時間宜短。頭煎再煎煮八至十分鐘,

    二煎沸後再煮五分鐘。



    (三)滋補調理藥



        凡治人體虛損疾病,用以補益氣血陰陽不足的的藥劑,煎煮時間長些。頭煎

    從沸騰後再煎六十分鐘,二煎沸後再煎三十分鐘。





◎二十二、湯劑煎得越濃越好嗎?



        很多人認為把中藥煎得越濃其藥效越好。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一帖

    煎得很濃、很少的藥液,有效成份含量不見得會增加。



        一般中藥湯劑的煎煮過程就是中藥飲片中有效成份不斷向水中釋出瀰散的過

    程;而當煎到飲片本身與藥液中的有效成份濃度平衡時,這種擴散動作就停止了

    。此時如果再繼續煎煮,以求「又濃又少」,不僅藥物內的有效成份不會再釋出

    ,還可能使藥液中又效成份因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在過長的高溫中遭到破壞、

    降低藥效。



        每帖不同藥性的中藥,隨著主治病症的不同,其煎煮過程都有一定的要求,

    若一味追求「量少服用方便」及「越濃越好」等不合邏輯的方法,過份濃縮的藥

    汁輕者改變原有藥效,重者服後產生嘔吐等不良反應。



        因此,為使中藥發揮應有的效力,不僅要按常規煎煮一定時間,而且每此煎

    好濾取量皆不得少於 180 毫升(約一個碗九分滿)左右為宜;如果是煎給小孩子

    服用,由於劑量較少,每次濾取的液輛可酌減為 120 毫升左右。





◎二十三、為什麼治療感冒的方劑煎煮時間不宜太長?



        治療發燒、惡寒等四季感冒藥,中醫稱為「解表劑」,適用於患感冒、病邪

    尚在肌膚體表者。這類中藥材氣味輕清,大多為植物的花、葉、莖、枝等,如麻

    黃、桂枝、紫蘇、細辛、生薑、蔥白、香薷、荊芥、防風、藿香、佩蘭、薄荷、

    青蒿、菊花、銀花、桑葉等。



        依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此類中藥材的有效成份都是揮發性物質,可隨水蒸氣

    蒸發,其發揮的程度與煎煮的時間成正比,也就是煎的時間越長,揮發性的有效

    成份損失就越多。



        中國大陸有關單位以「桂枝生薑湯」做實驗,把該方劑加熱煎煮
15 分鐘,

    其有效成份揮發油機乎損失 50% ;若繼續加熱煎煮 30 分鐘,揮發油物質蒸發機

    乎達到 100% 。



        所以,治療四季感冒的解表方劑煎煮時間不宜太長,正確的方法乃選用「武

    火」急煎,一般頭煎沸後再煮 10 分鐘左右,二煎沸後再煎五分鐘左右為宜,這

    樣才能保存更多珍貴的辛香發散藥性,使療效充份發揮。



二十四、為何補益調理藥宜煎煮久些?



        所謂補益調理藥是以滋補人體氣血不足為主要功用。常用的藥材如黃耆、黨

    參、白朮、當歸、白芍、地黃、牛膝、黃精、玉竹、天冬、麥冬、仙矛、何首烏

    、山藥、蓮子、蓯蓉、龜版、鱉甲等,都是植物的根莖、果實及動物的甲殼類等

    ,如以短時間煎煮,其有效成份不易完全釋出,直接影響滋補調理的功效。



        我們選用蓮子、茯苓塊等硬質地的補益藥做煎煮時驗,按一般藥劑規定僅煎

    二十至三十分鐘,隨後掰開上述飲片發現,內心還是乾的,證明補益藥材必須經

    過久煎方能充份煎透。



        因此,為了完全煎取補益調理藥中更多的營養成份,正確的方法是開始採用

    「武火」煎沸,然後改用「文火」慢煎。頭煎沸後再煎六十分鐘左右,二煎沸後

    再煎約三十分鐘,以飲片內心掰開無白芯為度。這樣的時間長度才可使藥材裏的

    有效成份全部釋出,發揮應有的補益療效。





◎二十五、中藥湯劑的水煎乾了還能服用嗎?



        煎煮中藥時,可能因一時的疏忽而把[拯]鍋水煎乾了,甚至嚴重到把一鍋的

    藥片燒焦,發生上述情況時,一般人會自然的再加水,繼續煎煮後服用,可是這

    種方法是錯誤的。



        因為[拯]鍋中藥湯劑的水被煎乾了(就算尚未把藥片燒焦),其有效成份不

    是已經揮發殆盡,就是遭到破壞。例如薄荷、荊芥、藿香、肉桂等藥材的有效成

    份會隨著水蒸氣的蒸發而散失,即使再添水繼續煎煮,藥效也肯定不好。又如黨

    參、黃耆、當歸、熟地、黃精、枸杞子等補益藥劑,水被煎乾後,藥材內所含的

    糖類、氨基酸、脢等有效成份會遭到破壞,即使再加水煎煮,其療效已難達到,

    因而延誤病情。



        由此可知,如把水煎乾了或燒焦藥片,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拯]鍋的藥渣倒

    掉、丟棄,重新購買[拯]帖方劑,按正確的方法小心煎煮後服用。





◎二十六、怎樣防止煎藥時糊鍋?



        煎藥時另一個經常發生的狀況是「糊鍋」。「糊鍋」顧名思義就是指藥鍋底

    部的藥液變成糊漿狀態,通常是因為方劑內有些藥材含有樹脂類及粘性物質等,

    而這些藥材未用布包包紮,直接散佈於煎鍋內,經由高溫煎煮,鍋[俱]傳熱不良

    (勻)加上沒有攪拌及缺乏水份等而形成的。糊鍋除了會降低療效之外,也會產

    生有害物質,所以最好不要服用。



        為了避免藥液煎糊,下列幾個方法可供參考:



    (一)選擇傳熱均勻的煎藥鍋[俱]。可防止鍋底溫度過高,其它部位溫度較低的

          缺失。

    (二)清潔鍋底。煎藥前要徹底清除鍋底的油垢,預防煎煮時其它不潔物質的粘

          附。

    (三)煎法要正確。如秫(ㄕㄨ/)米、菟絲子、葶藶子、車前子大都含有粘液質

          、樹脂類等物質,如果與其它藥材同煎容易糊化,因此須事先用布包捆紮

          包煎。另外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應該烊化(溶化)後沖服,服飴糖則

          可直接充服。

    (四)煎藥時必須加蓋。如採用文火煎藥而不加蓋子,藥鍋內的藥汁脹不起來,

          就會出現上面藥材脹燥、下面的糊鍋。加蓋後就可避免這種情況。



        除了上述四點注意事項外,煎藥時必須注入足夠的水量,適當的攪拌、翻動

    ,發現水份缺乏時,可酌量添加續煎。





◎十七、哪些藥需打碎之後再煎?



        在眾多藥材裏,需先打碎再煎煮的藥物,大都是質地堅硬緊密、有效成份難

    以煎出的礦石類及貝殼類,如石膏、寒水石、龍骨、牡蠣、磁石、珍珠母、海蛤

    殼、海浮石、紫貝齒等。這些藥材先打碎再煎,增加與水接觸的表面積增加,不

    僅節省煎藥時間,也有利於有效成份的充份釋出。





◎二十八、為什麼有些藥物必須「烊化」?



        「烊化」就是溶化的意思,用於某些含有大量膠質或粘性成份較多、而且加

    溫之後又能快速溶解的藥物,通常不與其他中藥材同鍋共煎,另外加適量開水加

    溫溶化後,再倒入已去渣澄清的藥汁中和勻服用。



        這些需藥「烊化」的藥物,大多是用動物的皮、骨、甲、角等為原料,且已

    先經特殊加工製成凝固膠劑,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鱉甲膠等。由於其大多

    含有氨基酸與蛋白質等成份,再常溫下皆成固體壯態,以開水加溫就能輕易溶化

    。如果放入藥鍋與其他藥材同煎,不僅容易造成粘鍋與燒焦,而且易在煎煮過成

    時粘附於其他藥材上,影響其他共煎藥材有效成份的釋出,甚至把本身的有效成

    份粘附於其他藥渣上而損耗掉了。



        因為這類膠劑要直接研成粉末有困難,故止適宜加開水加溫溶解後,連同煎

    好的藥汁一起服用。



        我們日常使用較多的「烊化」藥材,除了上述的動物膠劑外,還有飴糖、蜂

    蜜等糖類藥物。另外由植物類藥材加工而成的枇杷葉膏、益母草膏、瓊玉膏、夏

    枯草膏、天麥二冬膏等,也都需先採行「烊化」方法再服。





◎二十九、煎中藥攪拌嗎?



        我們都知道,醫師對不同的主治病症,及病患年齡、性別的差別,所開立的

    方劑大小量(一帖)皆有很大的差異。而每帖不同配方的中藥材,置放於一定空

    間的鍋具內煎煮時,為了煎透全部藥材,讓有效成份充份瀰散、溶出,適度的攪

    拌、翻動是必要的。



        至於每帖中藥的煎煮過程,到底要攪拌幾次才合乎煎透標準,則視方劑組成

    類別來界定。如果以治療四時感冒為主的「解表劑」,因其主要成份都含有揮發

    物質,攪拌時必須掀開鍋蓋,造成主要成份隨著蒸氣流失掉,所以攪拌次數可以

    減為一至二次。若是以補益調理為主的「補益劑」,因組成藥物皆須經由較長時

    間才能煎透,有效成份大多穩定性高、不易揮發散失,則翻動次數可酌增至三到

    五次。



        煎藥除了得攪拌翻動外,也應盡量用大鍋具煎小帖方劑,好讓全部藥材在吸

    水膨脹後,有較大空間釋出有效成份。





◎三十、哪些中藥是焗(ㄐㄩ/;泡)服藥?



        「焗服」就是直接沖泡服用,一般可區為兩種:



        一是藥材本身質地輕,用量較小,含有大量的揮發油及特殊成份,因此不宜

    入鍋久煎,如西紅花、肉桂、大黃等。通常可先把藥材放在碗中,再把已煎好的

    熱藥汁直接倒入碗裏,然後加蓋浸泡三至五分鐘後再倒出來服用。例如:大黃若

    選用這種焗泡方法飲服,其瀉下功效將更顯著。



        二是由新鮮果實所壓榨成的果汁,如鮮梨汁、檸檬汁、葡萄柚汁、西瓜汁、

    木瓜汁、鮮藕汁等,大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群,如經高溫煎煮,必然會破壞有效

    成份,所以可採用與已煎好冷卻後的藥汁混合服用,或者單獨飲用。



        臨床上也經常使用的一些流質液體,如竹瀝水、米酒、青草汁等,也必須連

    同煎老的藥汁焗泡服用,才能發揮應有的療效。





◎三十一、為什麼有些中藥必須以煎湯代水?



        所謂「煎湯代水」,就是把一帖藥分兩次煎煮,先煎好一部份藥材,去渣、

    存液,再用這些藥液續煎另外一部份藥材。



        這種分次煎煮的方法,是針對一些質地輕、吸水易膨脹、單位有效成份少、

    必須投以較大量藥材才能見效的植物類中藥材,如玉米鬚、白茅根、茵陳、夏枯

    草、益母草、仙鶴草等,醫師在開立這種中藥時,往往一開就是三十公克以上,

    甚至多到六十公克也不足為奇。



        例如臨床上經常用來治療黃疸病症、濕多熱少、小便不利的「茵陳五苓散」

    ,即在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等所謂的「五苓散」的五味基礎方上,加

    入一倍重量的茵陳所組成。假如五味基本藥方的總重量是六十公克,那麼茵陳也

    要處方六十公克左右,通常單單茵陳一味其體積就已經超過五味藥的總和。如果

    將茵陳與其他五味藥共煎,不僅茵陳的有效成份難以煎出,而且還會吸收或影響

    其他五味藥的有效成份釋出。



        所以用煎湯代水的分煎法就是最好的選擇。首先用水煎茵陳,丟棄藥渣,以

    茵陳湯液代替水再煎其他五味藥,這樣整帖方劑的有效成份能充份的煎出,提升

    療效。



        「煎湯代水」煎藥過程雖麻煩一點,但為了提高整帖方劑的主治效果,仍是

    值得選用的。





◎三十二、如何正確⊙藥?(“⊙”是左邊一個“水”字旁,右邊一個“筆”字。很抱歉,

                        
這個字弟字典查不到,也不會念)



        一帖中藥煎好後,最後一道手續就是「⊙取藥液」。一般人習慣上都不太重

    視⊙藥過濾的工作,往往只認為把藥液傾到在碗內即可,殊不知這樣簡單的動作

    也有一些技巧。



        正確的⊙藥程序是,先將藥物與鍋具一起斷火三分鐘,然後將一條摺疊數層

    的乾淨棉質紗布置於小碗上作為過濾雜質用,再以手壓著鍋蓋,呈四十五度角傾

    倒出藥液,直到藥液流盡為止。另外為了榨取吸附在藥渣上的藥液,最好再把全

    部藥渣倒在一個有小網洞的漏斗上,然後用瓷晚或不鏽鋼蓋擠壓藥渣,充份絞出

    、過濾藥液,這一部份藥汁有效成份很濃,不壓榨出來而丟棄,實在浪費。



        有一些人喜歡等藥液全部冷卻之後再做⊙藥工作,這種習慣是錯誤的。因為

    許多中藥材,如麻黃、黃芩、丹參、黃耆、甘草等,在煎煮冷透後,其有效成份

    會凝結成較大棵粒的沉澱物,很容易在過濾時被棄置。因此為了保證湯液的質與

    量,務必在藥液尚未完全冷卻時,按正確方法⊙藥取液。





◎三十三、為什麼要添加清酒同煎?



      「酒」可以通行全身肌膚,引藥氣至全身筋脈,因此有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achanhk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