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飲食治療絕對不只是少吃和不吃。飲食治療的意義在于:保持健康的體重,維持營養平衡,控制血糖。糖尿病飲食療法的原則是:“在規定的熱量範圍內,達到營養平衡的飲食。”
    為保證營養平衡,糖尿病人應在規定熱量範圍內做到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不僅要讓餐后血糖緩慢升高,同時還要為已經受到傷害的胰島細胞提供必需而且恰量的營養,這對于受傷的胰島細胞和胰島素受體修復甚至促其再生具有重要的價值。
    膳食纖維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及改善葡萄糖耐量,并可控制脂類代謝紊亂,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效果優于不溶性膳食纖維。因此,患者應攝入膳食纖維每天 20至35克。每人每天食用蔬菜500克(熱量100千卡)或豆制品(大豆、豆腐、豆芽等)100克(60千卡),可降低人群糖尿病患病率。
    水果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素,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適量進食水果。建議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前吃一青蘋果,這樣既可以控制血糖上升速度,同時又可攝入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素


http://www.stdaily.com/big5/stdaily/2004-11/11/content_321597.htm

英國皇家醫學會院士談膳食、肥胖和糖尿病
本報記者 毛黎

圖為王執禮博士(右1)為病人義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定義,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的代謝疾病,是伴隨因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該病的特點是慢性高血糖。在過去10年中,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衛生部最近公布的資料表明,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2.6%以上,估計全國糖尿病現患人數近4000萬。與 1996年糖尿病抽樣調查資料相比,大城市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糖尿病已成為我國繼癌症及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大威脅生命的疾病。

    雖然導致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但是人們的一日三餐卻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們的飲食同糖尿病發病、控制或治療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前夕,記者拜訪了英國皇家醫學會院士、倫敦大學帝國理工醫學院內分泌系客座教授、北京市朝陽糖尿病醫院院長王執禮博士,請他就糖尿病和膳食營養的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糖尿病病因及發病機制
    糖尿病在臨床分胰島素依賴型(Ⅰ型)糖尿病和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糖尿病兩種類型。導致糖尿病的因素包括遺傳、肥胖、精神、飲食過量、吸煙、感染、妊娠和基因因素等。遺憾的是,糖尿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十分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
    然而,不管哪種類型的糖尿病,也不論是因為遺傳易感而發病,還是環境因素、病毒感染發病,歸根結底都是基因受損所致。換而言之,糖尿病是一種基因病,目前對糖尿病治療的前沿研究集中在基因治療方面。
高度重視肥胖和高血脂
    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肥胖和高血脂等因素對胰島β細胞和胰島細胞受體的傷害是加重其衰竭、產生胰島素抵抗、引起三多一少症狀是產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目前,醫學界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素。調查顯示,約有60%至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均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正比。美國波士頓的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如果能夠預防成人的體重增加,可能會使糖尿病的發病率降低一半以上。
    引起肥胖症的因素諸多,含高糖和高脂的高熱量飲食與肥胖有明顯的相關性,而高鹽含量的食物也容易造成體內水分滯留而使體重增加。過去10年中,我國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但是我們的身體本身和生活方式并沒有適應飲食的變化,因而致使肥胖者和高血脂者數量上升。
控制飲食預防糖尿病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食物基本分三類: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土豆和通心粉等含碳水化合物,牛奶和奶酪等含脂肪,魚、豬肉和大豆等含蛋白質。食物攝入的總量和各類食物之間的比例是關系到人體健康的大事,決不能掉以輕心。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肥胖可能導致糖尿病的后果,因此控制體重和肥胖也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除去生理性肥胖以外,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熱量攝入過多,運動不足導致熱量以脂肪細胞的形式貯存于皮下脂肪層,日積月累,造成肥胖。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非洲農村糖尿病患病率比發達國家要低,飲食過于精細而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是造成該疾病的直接或間接原因。預防肥胖和減肥主要從控制飲食為主,在滿足基本能量要求的條件下,盡量少的攝入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要攝入足量的高膳食纖維和高蛋白質。
利用飲食治病
    糖尿病飲食治療絕對不只是少吃和不吃。飲食治療的意義在于:保持健康的體重,維持營養平衡,控制血糖。糖尿病飲食療法的原則是:“在規定的熱量範圍內,達到營養平衡的飲食。”
    為保證營養平衡,糖尿病人應在規定熱量範圍內做到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不僅要讓餐后血糖緩慢升高,同時還要為已經受到傷害的胰島細胞提供必需而且恰量的營養,這對于受傷的胰島細胞和胰島素受體修復甚至促其再生具有重要的價值。
    膳食纖維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及改善葡萄糖耐量,并可控制脂類代謝紊亂,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效果優于不溶性膳食纖維。因此,患者應攝入膳食纖維每天 20至35克。每人每天食用蔬菜500克(熱量100千卡)或豆制品(大豆、豆腐、豆芽等)100克(60千卡),可降低人群糖尿病患病率。
    水果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素,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適量進食水果。建議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前吃一青蘋果,這樣既可以控制血糖上升速度,同時又可攝入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素。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achanhk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