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用何種神經接合術來修補受損周邊神經時,其神經斷裂的長度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神經斷端接合及神經束接合法已經成功的應用於較短斷裂神經之修補,但當神經損傷太長而無法直接接合神經斷端時,神經自體移植法及神經管接合法便應運而生。因神經自體移植法並不會產生嚴重的組織反應,於是此種方法在各種神經接合術中為最佳選擇。但由於取得捐贈神經相當困難和為了避免在手術取得捐贈神經的過程中產生危險,於是利用人造神經管來修補斷裂神經成為另一選擇。
此篇文章為敘述本研究團隊如何以矽膠製神經管對大鼠之截斷坐骨神經做一接合,並藉此動物模式來評估補陽還五湯對神經再生的促進作用。

周邊神經由glial cell,血管,內鞘,中鞘,外鞘及神經軸組成。當神經切斷後,這些組織在結構形態上會產生相當大的變化。在自然的情況下,myelin sheath和遠端的神經軸會被Schwann cell和macrophage吞食清除。其中,Schwann cell同時也扮演著嚮導和促成神經再生的角色,幫助神經軸到達所支配的器官。此外,Schwann cell也會分泌多種神經刺激素有助於神經的再生。而神經再生後,神經軸順序的改變則會決定日後神經功能恢復的程度。若神經軸再生時其排列及方向有不一致的情況,極易導致神經瘤的產生。而神經瘤的產生往往使得受損神經無法重整恢復。為了避免神經瘤的發生及輔助受損神經的再生,近年發展出不同的神經修補技術。
臨床上,周邊神經的損傷相當常見,儘早治療使病患肢體功能恢復為當前重要之課題。而神經再生的成功與否對於肢體功能恢復又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就目前而言,神經因外傷或其他原因造成截斷後有以下四種修補技術:(1)斷端直接縫合(end-to-end suturing)(2)神經束縫合(fascicular suturing)(3)神經移植( nerve grafts)(4)神經管接合(nerve bridges)。以前二種技術而言,僅適用於斷裂長度少於數毫米之神經缺損。而其缺點則是容易造成大量結疤組織於手術接合面而阻礙神經之再生,進而導致神經功能恢復緩慢。為了解決以上困難,神經移植及神經管接合法便應運而生。自體神經移植手術,好處在於臨床上有良好的癒後率且適用於較長的神經間隙,也避免了免疫反應。但此種方法最大的缺點就是神經移植段取得的來源十分困難,同時在取得神經移植段時可能也導致其他部位功能的損壞。以上所提種種缺點在神經管接合術中均可解決。神經管修補法是將兩神經斷端置於神經管兩端內部,並藉由神經管的輔助達到神經再生的目的。神經管的材料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來自神經性之其他自體代替物,如血管,骨頭,肌肉,脂肪;另一是人工合成品,如矽膠管等。由於近年來人工材料的迅速發展,使得取代性人工合成神經管在實驗上朝多方面發展,其實驗結果與自體神經移植有同樣之優越性。其中,由於矽膠製神經管具有生物適應性高及具透明及高柔軟度等優點,近年來已被大量使用於神經修補的研究中。而利用神經管來修補最大神經斷隙長度已達20mm。但一般文獻中仍以10mm內之神經間隔的修補較為成功。另外,於管內添加各種神經刺激物來促進神經的再生,在近年的文獻中也有十分豐富的報告,例如神經生長因子(NGF),其有效刺激神經再生功能可達10週左右。而 fibronectin和laminin也有促進神經再生的效果。然而,中藥方劑是否同樣具備良好的促進神經再生能力,目前鮮有人加以探討。於是,上述之人工神經管模式,正好提供中醫藥研究中一個客觀且不管在質或量上都可以做為科學分析的工具。
在中醫的觀念中,痿症是指肢體筋脈弛緩不收,肌肉麻木不仁,皮膚於枯不澤,手足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日久致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由於臨床上一般以下肢痿弱不能行走為多見,故有痿躄之稱,西醫急性脊髓炎,多發性神經炎,進行性肌萎縮,重症肌無力,週期性痲痹,肌營養不良,癮性癱疾等,可參照本證進行辨證論治。痿證在〈內經〉早有載述,〈素問‧痿論〉提出〝五臟使人痿〞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肝氣熱…發為筋痿;脾氣熱…發為肉痿;腎氣熱…發為骨痿。〞又曰〝肺熱葉焦…生痿躄〞〈生氣通天論〉亦云〝因於濕,首如裡,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張長為痿〞。指出五臟受熱邪所灼或濕熱侵襲均令人致痿。元朱震京〈丹溪心法〉,〝痿證斷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有濕熱,濕痰,氣虛,血虛,瘀血〞認為治痿不同於治風,應當辨證施治。明‧張景岳〈景岳全書痿證〉〝敗傷元氣者亦有之,元氣敗傷,澤精虛不能灌溉,而虛不能營者亦不少矣。〞指出元氣敗傷,精血虧虛可以致痿。清‧程鍾齡〈醫學心悟痿〉〝治療之法不外補中,祛濕,養陰,清熱而已矣。〞闡述了治痿的原則與方法。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夫痿證之旨,不外乎肝腎肺胃四經之病。〞指出了痿證涉及的脈腑有肝腎肺胃。綜合所述,說明兩千年前已認識到脈腑受熱可傷及所主的肌體而成痿證,除痿躄外,還有脈痿,筋痿,肉痿,骨痿,且認為濕熱也是痿證的原因之一。朱田溪,張景岳則論述精虛致痿的病理。並告誡治痿不可以用風藥治療。葉天士則從脈腑所屬的經俗論治,使痿證的病理與辨證論治日趨完善。周邊神經雖然在古中醫學上沒有相對的解剖用語,


for more, go to the following link:

(本文由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悅生所撰寫)
明通醫藥


來源:明通醫藥

作者:陳悅生

http://www.mintong.com.tw/art/list.asp?unid=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achanhk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